最新一期的《科學》雜志上,美國一個聯合研究團隊日前成功地在高壓下把液態氘(重氫)擠成了導電體金屬氫。理論工作者推斷金屬氫是一種高溫超導體,是高密度、高儲能材料。不可否認,高溫超導體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現之一。而超導體的零電阻對于傳統以銅、鋁為導體的電線電纜更是顛覆性的。隨著更多的高溫超導體被發現,不排除超導技術會在電纜行業大規模應用。
超導現象是指導電材料在溫度接近絕對零度的時候,物體分子熱運動下材料的電阻趨近于0的性質。而“超導體”是指能進行超導傳輸的導電材料。零電阻和抗磁性是超導體的兩個重要特性。
超導材料的零電阻特性最大的用處之一就是用來輸電。超高壓輸電會有很大的損耗,而利用超導體則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損耗,從而把電力幾乎無損耗地輸送給用戶。
據統計,用銅或鋁導線輸電,約有15%的電能損耗在輸電線路上,光是在中國,每年的電力損失即達1000多億度。若改為超導輸電,節省的電能相當于新建數十個大型發電廠。
1911 年,荷蘭萊頓大學的卡茂林-昂尼斯發現超導現象后,引起了世界范圍內的震動。為了使超導材料有實用性,人們開始了探索高溫超導的歷程,從1911年至 1986年,超導溫度由水銀的4.2K提高到23.22K(絕對零度代號為 K = -273℃),很快又發現了14℃下存在超導跡象,高溫超導體取得了巨大突破。
隨著超導技術的發展,世界電纜巨頭也相繼開始了超導電纜的研發。韓國LS電纜、日本古河電工、住友電工、法國耐克森等多家世界大型電纜企業在超導電纜方面均有所建樹,超導電纜商業化運作也在逐步推進。
2014 年11月19日,韓國LS電纜啟動80KV500MW級直流超導電纜輸電系統實驗項目。此次生產的超導電纜比一般的銅纜粗20%,但輸電量卻是其10 倍;2015年5月份,全球首個安裝超導電纜的列車在日本成功試運行,其應用的超導電纜可在零下196度超導狀態下進行電力輸送。
近幾年電纜企業在媒體上關于超導電纜技術突破的發聲不斷,世界各地的超導電纜項目也在穩步推進,這些都預示著超導電纜離商業化應用已經不遠了。而隨著更多超導體被發現,一旦超導電纜全生命周期成本低于普通電纜,不排除超導技術會在電纜行業大規模應用。